龍門成為石窟始鑿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年間,盛于唐,終于到了清末,密布于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,南北時間長達1公里,現存主要洞窟像龕2345個,造像11萬余尊,為中國三大石窟文化之一。跟隨佛陀的眼睛,穿越歷史,復興古今。
當我們看到美麗和偉大時,我們也看到脆弱和毀滅。
武宗滅佛:龍門石窟首次大面積損毀。
武宗滅佛前先得自己說說關于韓愈。元14年(819年),唐玄宗在法門寺會見佛骨,從而掀起了全國性的宗教狂熱。 對此,韓宇堅決反對。 在他看來,佛教只是易地的法則,不是中國固有的,因此不是第一王。
還說,佛教的傳播,使“混亂與死亡相繼,不長”的統治有害而無用。 這位立憲僧人憤怒地將他斥為潮州刺傷史。
韓愈的“人應該是自己的人(逼迫僧人回歸世俗生活) ,燒書(焚燒佛經) ,路齊居(改廟為民居)”的原創思想,為唐武宗毀佛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。從憲宗到武宗的二十年間,寺廟經濟發展迅速。佛寺的規模甚至比皇宮還要大,在世界上也是非常富有的,而佛教徒則有七八個。同時,僧侶過多也造成了饑荒和饑餓,加重了國家的負擔,影響了政權的穩定。唐武宗繼位后,認為廢佛是“懲千古源,學百王法,助人為樂,造福大眾”的必由之路。
基于此,武宗決定毀滅佛陀。
會昌第二年842年10月,武宗下令所有違反佛教戒律的僧人必須返回海關,沒收財產,并開始拆除寺院。 惠昌五年來,更大規模的滅佛推動。 他下令,所有50歲以下的僧人都要回歸庸俗,印度和日本的僧人也要強行回歸庸俗。 世界上每一個州,只剩下一座寺廟,其他的都被摧毀了。 長安和洛陽每座只能住兩座寺廟。
全國各地寺院拆除的銅像、鈴鐺和鈴鐺都是用金、銀和銅制成的,而鐵則鑄成農具。 在這次大規模的佛教滅絕中,拆除了4600多座寺廟,歸還了26萬多名僧尼,沒收了數千公頃土地。
龍門石窟期間,佛像遭到大規模破壞,其中也是破壞最嚴重的。Vouzon或許銘記著他祖先的驕傲,他似乎很幸運地保留了唐朝皇家雕像。據新中國成立后有關部門統計,龍門西山石窟是石窟的集中地,失竊痕跡780余處。 據巖洞專家王振國統計,龍門石窟損壞最嚴重的龕位有96個,失竊的佛像、菩薩等大師像262個,毀壞的有1063個。 然而,這只占龍門石窟失竊總數的70%。 目前,冰洋洞兩幅著名地圖分別存放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和納爾遜博物館。 此外,龍門石窟近70件失傳佛教雕塑的下落也已查明,它們掌握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、美術館和私人收藏家手中。
龍門石窟固陽洞為天然溶洞,主佛為釋迦牟尼。 荒謬的是,釋迦牟尼頭上戴著皇冠。 發冠最初是道教的產物。
為什么戴在佛陀頭上? 這是慈禧年遺留下來的“杰作”。 看到古陽洞后,她下令將洞內的大佛釋迦牟尼修成老君塑像,經過一番曲折和翻新。
1932年,蔣介石決定將共和政府遷往洛陽。為了便利首都的搬遷,政府在龍門西山下修建了一條道路,并炸毀了大量的石窟龕位。據說梁思成后來被命令修復它,但結果是如此糟糕,以至于許多損壞的痕跡無法清除。